多方合力 共治网络暴力
(资料图)
舌虽无骨,亦能伤人;文不能言,字字诛心。
如今的互联网时代,部分不负责任的网民,借助网络的便利,对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发表具有伤害性、侮辱性和煽动性的暴力言论,这种言论甚至会延伸至线下,对当事人现实生活产生不良影响。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呼声日益高涨。
针对网络暴力,现有《民法典》《刑法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一系列法律,以及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等行政法规适用。近期,最高检、最高法和网信部门分别就网络暴力治理专项法规制定展开研究工作,两高发布《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加强网络暴力末端治理, 网信部门起草的《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则重点关注网络暴力源头及过程治理。
事实上,平台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方,需被赋予履行治理责任的资格,让平台对网络暴力相关方的处置有据可依。同时,平台要处理好流量与治理间的矛盾,不能过度追求热点事件发酵所带来的流量,而放弃有序网络环境的建设。此外,平台还应发挥自身技术优势,构建起网络暴力“源头预防”和“过程治理”的机制。
作为网络的参与者,互动时切忌情绪先行、理性后置,在某种偏激的立场下,宣泄情绪、攻击他人,成为网络暴力的“助推者”。现实中,诸多网络暴力的参与者,在生活中可能是好员工、好学生,在法律法规健全的环境中,他们并非动辄向他人施暴的奸恶之徒;在网络世界,他们自认为摆脱了现实的约束,于网络的隐秘处肆意恶语伤人。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。同时,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,让更多人心存敬畏、行有所止。
此外,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正面舆论引导,对于社会关注热点,应及时积极发布权威信息,准确回应舆论焦点,避免因正向信息缺失造成网民负面情绪传播。构建网民情绪感知和纾解体系,以“疏”代“堵”,避免恐慌、猜测、质疑等负面情绪持续发酵。
当前,加强网络治理愈发得到重视,打击网络暴力,避免悲剧,已成为全社会共识。要根治网络暴力“毒瘤”,需要监管、平台、网民等互联网参与者相向而行,加强网络环境共治、共享,让网络暴力失去生存的空间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时报网)
相关新闻
- 多方合力 共治网络暴力
- 贵州省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在六盘水举行
- 手机的英语作文(手机的英语)
- 中工漫评丨多措并举助万千民企敢闯能拼
- 治理自媒体乱象,这才是抓到了点子上
- 山西一高中被指违规招生413人,官方回应:已形成处理意见!
- 2023成都外国语学校初中报到缴费时间及地点
- 5G商用四年,“道来”场景落地与商业创新
- 三大运营商SIM卡硬钱包上线数字人民币:手机断网、没电也能买买买
- 耗时 30 年,Linux 桌面市场份额首次达到 3%
- 重庆机电(02722.HK):黄勇辞任非执行董事
- 常德厂房全权转让
- 郑州城市发展集团申报发行45亿元公司债
- 古天乐《扫毒3》票房突破2亿元!豆瓣评分降至5.9分
- 马钢股份(600808)7月1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0.27万元
- 7小时不到捉了4个,他们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服务
- 机构:NAND闪存市场将结束近两年的下滑 今年Q3再次增长
- 苹果官方在线商店上线:购买全线苹果产品
- 2023杭州市级第3期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资格怎么查询
- 7月11日国内环己酮市场行情偏强运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