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明白|现实中的“孤注一掷”如何防?

2023-08-18 19:45:02来源:大众日报
02:2800:00

上映十天,《孤注一掷》票房已超20亿,成为货真价实的票房黑马。也有观众认为,自己头脑清醒,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。

然而,有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,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为16.4%。去年8月数据显示,山东部署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三年攻坚战,成功劝阻2257.3万人次。据介绍,受害者涵盖各个年龄段、职业、学历,其中不乏高学历者。

前几天,我还收到同事小杨发来的短信,提醒说,手机通讯录泄露,不要相信以他名义发送的内容。这几年,电信诈骗花样频出,介绍就业、朋友邀约,甚至是亲人的一通电话,都有可能是通往电信诈骗的单程票。如果你对自己的防诈意识有信心,不妨来看以下几个场景,你能逃脱几次。


(资料图片)

场景一,你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,找到了一份心仪的高薪工作。入职后,公司组织前往欧洲,于东南亚转机。面对同事的热情邀请,你去还是不去?

场景二,你是家有游子的父母。孩子打来电话,声称自己重病,希望你把钱迅速汇到某银行账号上,面对着孩子真切的声音甚至视频影像,你汇还是不汇?

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,背后可能是电诈者的阴谋,他们使用皮包公司诱骗员工入职后骗至境外非法拘禁,使用AI合成亲人声音与图像索要钱财。

虽然骗子花样繁多,但是,提高反诈意识,有几个规律是可以遵循的。

第一,一定要提高警惕,相信电诈分子就在我们身边,随时保持头脑清醒,遇到涉及钱款的内容当面确认。

第二,一定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来电预警,从硬件上抵挡诈骗。

第三,一定要不断更新反诈知识。随着技术发展,区块链、虚拟货币、AI智能等新概念也成了犯罪工具。只有了解骗子的骗术手段,才能捍卫自己的财产与生命安全。

策划:李艳 王如林

记者:王新蕾 徐佳

出镜、制作:龙女

关键词:

上一篇:阳台窗帘、室内窗帘半年不洗,细菌达数千种、霉菌致病菌超标60~90倍
下一篇:最后一页